6月29日,,“魯迅茅盾傳統(tǒng)與百年浙江文學思潮”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桐鄉(xiāng)烏鎮(zhèn)校區(qū)行政樓報告廳舉行。

浙江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主持行政工作)韋路致歡迎辭,,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魯迅紀念館原常務副館長黃喬生,,中國茅盾研究會會長,、上海戲劇學院原副校長楊揚分別致辭,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院長朱文斌主持開幕式,。
來自全國各地的100余名學者以及桐鄉(xiāng)茅盾研究會,、茅盾紀念館和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的部分教師和在讀研究生參加了會議。


韋路代表浙江傳媒學院對來自全國的一百余名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浙江傳媒學院的基本情況,、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的專業(yè)情況以及浙江傳媒學院茅盾研究中心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就。韋路說,,一部現(xiàn)代文學史,,浙江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其成就有目共睹,,賡續(xù)魯迅和茅盾精神,,深化浙江新文學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他說:“今天,,我們老中青學人,濟濟一堂,,懷著學術的虔誠,,研討魯迅和茅盾先生,心懷天下,,擔當未來,,必將助推魯迅茅盾研究領域新一輪熱潮,為新時代‘文學浙軍’的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

黃喬生簡要介紹了這次會議的背景,,認為魯迅和茅盾的結合是學術的增長點,,魯迅和茅盾是現(xiàn)代文學的兩座高峰,兩個學會聯(lián)袂召開大會,,突顯精品意識,、合作意識,對進一步深化魯迅茅盾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楊揚認為這次會議有幾個特點值得關注:一是魯迅,、茅盾會議聯(lián)合召開還是第一次,將兩位20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放在一起進行研究很有意義,。二是本次會議老中青結合,,年輕學者尤其是博士生占據(jù)了很大分量,說明魯迅研究會,、茅盾研究會對廣大青年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魯迅研究、茅盾研究是學術研究的富礦,,并希望浙江傳媒學院繼續(xù)支持魯迅研究,、茅盾研究。
在主題報告環(huán)節(jié),,浙江省魯迅研究會會長,、浙江大學教授黃健,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川鄂,,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二級教授楊劍龍,,紹興文理學院魯迅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曹禧修,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劉進才,,湖州師范學院教授余連祥,,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趙衛(wèi)東,上海市普陀區(qū)教育學院高級教師歐家斤,,《探索與爭鳴》雜志主編葉祝弟等作主題發(fā)言,。
浙江傳媒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張邦衛(wèi)、桐鄉(xiāng)市茅盾紀念館副館長莊玉萍分別主持了第一,、二場的主題發(fā)言,;葉祝弟、黃健進行了第一,、二場的學術評議,。九位主題發(fā)言者分別從文化地理學、茅盾傳統(tǒng)與茅獎,、考證,、文本細讀、魯迅的生命哲學,、大文學觀的茅盾研究等視角切入魯迅和茅盾研究,,體現(xiàn)出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學術研究的質疑精神,、探索精神。
29日下午,,四個分論壇同時進行,,與會學者圍繞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史料考證,、思想研究、跨媒介研究等展開深入討論,。曲阜師范大學教授朱獻貞,齊魯師范學院教授胡峰,,嶺南師范學院閻開振教授以及青島大學韓琛教授分別代表分論壇進行了學術匯報,。




閉幕式由浙江傳媒學院茅盾研究中心主任趙思運主持。中國茅盾研究會會長楊揚作學術總結,。楊揚認為,,本次會議學術視野開闊,突破了文學視野進入政治,、影視,、戲劇等學科領域,方法不斷更新,,體現(xiàn)出與會學者的不斷創(chuàng)新意識,。楊揚鼓勵與會學者打破學術期刊迷思,增強自信,,勇于探索,,不斷進步,將魯迅研究,、茅盾研究推向新高度,,號召大家發(fā)揮魯迅茅盾研究的引導作用,推動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不斷深入,。
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黃喬生致閉幕辭,。他的建議——將魯迅茅盾傳統(tǒng)會議作為常規(guī)性會議,建設成具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高端平臺,,獲得與會者的高度贊同,。
本次會議由中國魯迅研究會、中國茅盾研究會和浙江傳媒學院主辦,,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茅盾研究中心、浙江省桐鄉(xiāng)市茅盾研究會,、《茅盾研究年鑒》編輯部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