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中,,天地間仿佛有一條巨大的鎖鏈,,我們只是其中的一環(huán)?!}記
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了《你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薄薄的一本,很快就看完了,,的確是一本好書,,看完這本書之后,不知不覺間,,便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詩——《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
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人和樓上人都帶著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白日里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別人的風(fēng)景,,你也可以毫無察覺地去裝飾別人的夢,。這首詩的主旨和這本書有相似之處,就像《丹佛郵報》的勒妮,?沃納對此書的評價一樣:“小說動人心弦,,讓我們了解了自己的生命是如何以不為人知的方式發(fā)揮自我價值的?!?br />
書的開始介紹了事情的結(jié)尾,,愛迪老人在一次事故中喪生,來到天堂后他發(fā)現(xiàn)這里并沒有伊甸園和天使,。他遇到了與他的生活直接或間接地有過聯(lián)系的五個人,,童年時的藍(lán)皮人,部隊里的上尉,,游樂場的擁有者埃米爾夫人魯比,,自己的妻子瑪格麗特,,還有一個自己救而未得的六歲女孩洛基。五個人,,五個故事,,五個道理。那五次相遇,,如同五聲寒山鐘聲,,讓他重新經(jīng)歷一段生命的歷程,告訴他一些明白或不甚明白的事實,,讓他真切的感受生命的偶然與必然,,還有生命的美好,然后輕松地邁進自己的天堂,。
“你無法將一個生命和另一個生命分割開來,,就像風(fēng)和微風(fēng)緊密相連一樣”作者米奇?阿爾博姆說,。這句話已總結(jié)了整本書探討的核心,。你的生命總比你看到的要寬廣,也比你想象的要浩瀚,。因此,,愛迪在天堂上見到的第一個,是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毫無瓜葛的人,,一個駕車在路上躲避童年的愛迪而因此在下一個路段發(fā)生車禍喪生的路人,。
藍(lán)皮人告訴愛迪,生命都是相關(guān)的,,沒有人與他人絕緣,。在陌生人之間,也是有愛的,,我們可以為了不相干的人做出犧牲,。有時候當(dāng)你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東西,你其實并沒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過將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死亡把一個人帶走的同時,也留下另一個人,在被帶走和被留下的短短距離中,生命改變了。
愛迪遇到的第二個人是部隊里的上尉,。愛迪和戰(zhàn)友被俘,,后來越獄成功。 越獄前,,愛迪憤怒中燒了監(jiān)獄的一間房子,。 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房子里有個無辜的女孩時,他奮力沖進火海營救她,。 他的上尉認(rèn)為他一旦沖進那所房子,,定然葬身火海。 眼看誰也攔不住強壯的愛迪,上尉情急之下開槍打斷了愛迪的腿,然后戰(zhàn)友們合力把他拽上車飛離險區(qū),,而上尉沒走幾步踩了地雷,,炸成粉碎,升入天堂,。
愛迪生前對自己殘疾耿耿于懷,在天堂他原諒了上尉,。上尉告訴他,,自我犧牲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不應(yīng)惋惜,,而是值得追求的東西,。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句話:當(dāng)上帝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也為你打開了另一扇門,。所以,,每當(dāng)我們覺得自己失去什么時,不要一味的患得患失,,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之中,,抬起頭,向周圍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得到了更加寶貴的東西,。當(dāng)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愛著。當(dāng)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
生前的愛迪埋怨自己一輩子被困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做著毫不起眼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平庸至極的工作,游樂園的維修工,,微薄的工資,,骯臟的手指,每天的循環(huán)往復(fù),,一切拜他父親所賜,,像陷入沼澤一般,越掙扎越徒勞,,不甘心卻不得不認(rèn)命,,一直到死。他恨父親,,是的,,童年期的忽視,少年期的暴力,,青年期的專制,。像很多男孩子那樣,他幻想父親英雄一般地死去,結(jié)果父親卻平庸地離開,,像他生前嗜好的打牌和喝酒一樣,。
直到愛迪在天堂遇到第三個人----游樂場的擁有者埃米爾夫人魯比。魯比告訴他,,你父親是有錯,,但他最終為了救落海的朋友而得了肺炎,不治而亡,。他父親臨終之前,,在凌晨醒來掙扎著走到窗邊,身子俯向窗外呼喚妻子和兒子的名字,,好像他們就在那兒,,下一秒就會抬起臉笑盈盈地回應(yīng)他。父親孤單地走了,,伏在窗口,,帶著落寞和思念,來不及與兒子和解,。
父親絕口不提的往事,,他從來都不知道,他看到一個酗酒,、粗暴,、專橫的父親,但是他從來都不知道,,他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父親,,真正的父親埋藏在封閉的往事里,就像真正的自己埋藏在一個又一個傷口里,。
面對父親,,他被怨恨遮蔽了雙眼。他只看到自己,,一個被父親毀壞的孩子,。他沒有想過,父親是不是曾經(jīng)也是一個被毀壞的孩子,?
當(dāng)我們長大了,,開始意識到與童年往事如影隨形的疼痛,迫不及待地去尋找它們的源頭,,自以為是地把一切罪責(zé)歸于父輩,,卻沒有意識到,我們的不完美,,他們的不完美,,父親父輩的不完美,,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一代又一代的毀壞,,一代又一代的警醒,,寬容,療傷,,期盼愈合,。當(dāng)作為成人的我們意識到日積月累的疼痛,我們有責(zé)任不再孩子般無能為力地被動接受,,努力去了解,,傾聽,讓療程開始,,而不應(yīng)當(dāng)自己將傷口越刺越深。魯比讓愛迪的父親的形象很好的得到了逆轉(zhuǎn),,所有父母都會傷害孩子,,而孩子也同樣會傷害父母。當(dāng)我們真的了解父母了,, 是不是我們和他們的緣分也已走到盡頭,?
在天堂遇到的第四個人是他深愛的亡妻:瑪格利特。他全心全意地愛著她,,當(dāng)她47歲去世的時候,,他身心俱焚。 他一生因她早夭而痛苦,,從此感到一無所有,。這是第四堂'課'。 瑪格利特告訴他,,即使她走了,,他仍然愛她,或許愛得更深,,他的愛超越了死亡,。失去的愛還是愛,只是形式不同罷了,。
生命有涯,,愛無涯。你雖然見不到他們的笑容,,不能給他們端來食物,,不能揉亂他們的頭發(fā),不能陪著他們在舞池里跳舞,。但是,,當(dāng)這些感覺減弱的時候,,另一種感覺正在升華?;貞?,回憶變成了你的伴侶。你培育著它,,你擁抱著它,,你同它翩翩起舞。人的一生中必定要經(jīng)歷失去親人的痛苦,。但我們應(yīng)該明白雖然他們?nèi)ナ懒?,他們留給我們的美好記憶卻不會消失。有了這些記憶,,他們的離去便不會那么悲傷,。在西方,人死之后他的親戚朋友們會聚在一起,,回憶他生前的點點滴滴,,這樣的方式應(yīng)該算一種告慰死者親人最好的方式吧。有些人雖然已不在我們身邊,,但美好的記憶會永遠(yuǎn)留存,。
愛迪遇到的最后一個人是塔拉,是愛迪失手燒死的小女孩,。是她讓愛迪迷失了,,又是她把愛迪帶入了天堂。天堂里,,愛迪親手撫平了小女孩的傷疤,,盡管小女孩康復(fù)了,愛迪還在嗚咽,,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一輩子只是游樂園的維修工。塔拉告訴他,,其實他選對了工作,,因為他一直都在保護兒童,這就是他價值的體現(xiàn),。塔拉撫平了他那顆充滿負(fù)罪感的心靈,,他的心再沒有了沉重的包裹,他變得無比輕松,。
從藍(lán)皮人,,到上尉,然后到老婦人,,再到深愛的妻子,,最后是死于大火中的亞裔小女孩,。傷害與被傷害,失去與被失去,,都源于情,。愛迪在天堂,如同一個人得到珍貴的地圖,,終于看明白自己走了一生的道路,,原來是那樣勾連的。
從另一個世界看這個世界,,與過去的創(chuàng)傷相處,,涉水而過,所有的恐懼,、憂傷,、顫栗、怨懟,、悔恨漸行漸遠(yuǎn),,或許,天堂就是人們從頭反省人生的地方,。人死后到天堂可以弄清楚在世時所經(jīng)過事情的原委?;钪鴷r許多猜不透的謎底,,到天堂后才揭開,這是上帝送給人們最好的禮物,?;钪鴷r覺得自己不過是蕓蕓眾生的一分子、是無足輕重的,,死后到了天堂,,才發(fā)覺自己與別人,竟有那么多壓根兒想不到的聯(lián)系,,還會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有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獨特價值,。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我看到了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天堂,其實天堂一直在我們手上,,那就是過去,。天堂的入口就是回到過去的開始。在故事里愛迪進入了天堂,,天堂并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美輪美奐,,而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很熟悉的世界!天堂里的一切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只是我們會站在一定高度來重新看我們生活過的地方,,直到我們遇見我們要遇見的人,,明白我們走過來的一生。
總歸有天會有人離去,。病逝老去的親人,,意外離世的朋友、愛人,。
若是有天我到了天堂,,你們又在哪里?
于是,,我希望,,你,你們離去的時候,,我不再憂傷,。我離去的時候,你,,你們也不要憂傷,。
因為我們會相會于天堂。身體里所有的痛苦,、疲勞,,每一個疤痕,每一個創(chuàng)傷,,每一段令人傷心地回憶,,都隨之而去了。而每一段真愛,,點點滴滴的幸福,,還有未冥的愿望,都將繼續(xù),。
我,,和你,和他,。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所以,請相信我們會相會于天堂,,讓我遇見你,。
如果可能我想和我想見的那五個人說好:我們約定,在天堂再相見好嗎,?
(作者:徐含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