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然而,,4月份的南京卻是陽光剛好,,春天的味道撲面而來。清明假期只有3天,,原本我是不打算回家鄉(xiāng)南京的,,只是多年沒給逝世的長輩們掃墓,如今又已是大學(xué)生,,于是爸媽便勒令我回家,,給祖宗“上柱香”。
有趣的是,,我身邊的很多同學(xué)都選擇這個假期去南京玩,。于是,清明時節(jié)本應(yīng)該略帶陰沉的南京,,一下子變得好不熱鬧,。我說南京本應(yīng)該陰沉,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這座城市帶著沉重的歷史——中山陵,,明孝陵,雨花臺烈士陵園,,還有那日軍槍刀下的30萬同胞,。掃墓,成為南京清明時節(jié)唯一的主題。
我們記得給孫中山送花圈,,記得去雨花臺三鞠躬,,記得到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憑吊亡靈,然而,,我們卻忘記了一些人,,他們,被遺忘在了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
去遠在城外的祖堂山上墳,,還沒進陵區(qū),我便看見了公墓的標(biāo)語——與帝王為鄰,。帝王,?什么帝王?難道說的是朱元璋,?想想不對,,朱元璋的明孝陵并不在這兒。那么這所謂的帝王是誰呢,?進了陵區(qū),,我才知道,原來這祖堂山的南麓便是南唐二陵,。那里葬的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先主李昪及其妻宋氏,,中主李璟及其妻鐘氏。于是,,掃完自家墓地的我們,,便去南唐二主的墳頭看了看。
相比現(xiàn)在必定人流如潮的中山陵,、明孝陵,,南唐兩位皇帝的門前顯得相當(dāng)冷清。沒有菊花,,也沒有悼念的人群,,甚至如我們這般的游客都沒幾個。突然的,,我的心里飄過一絲凄涼和悲哀:他們就是被大家遺忘的人吧,。南唐不過39年歷史,后主李煜還算被世人所熟知,,而前主和中主,,大概就只能算是淹沒在歷史中的人物了?;蛟S很多人曉得那句“小樓吹徹玉笙寒”,,但不知道寫出這佳句的人李璟是南唐的中主,。連人都不曉得是誰,又怎么會知道墓在哪里,?
二主的墓雖曾被盜過,,但看得出來帝王之墓還是豪華的。他們死的時候怎么會想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不只沒有后人來祭拜,,自己最后的家還成了一個旅客稀少的觀光景點。就算王朝短命,,曾經(jīng)也是一代帝王啊,。
4月5日,浩大的祭拜軒轅黃帝儀式又要舉行了,。在我們的眼里,,他們是祖先,所以記得,,而其他帝王卻沒有被記得的理由,。其實,南唐二陵的凄冷只是個極端的例子,,中國如此之多的朝代,,如此之多的帝王將相,他們的墓在哪里,,又有誰都知道,。歷史淹沒了太多人,歲月封存了太多記憶,。或許今天的中山陵,、明孝陵人頭攢動,,但游客們大多是游覽順帶祭拜,誰會專門花幾十塊錢的門票只為緬懷先人,?
一路走回,,看著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墓碑,我心里空蕩蕩的,。有些墓碑前干干凈凈,,沒有貢品,亦沒有鮮花,,我知道他們的家人還沒來看過他們,。那些紅字、黑字都不再清晰的墓碑似乎在哭泣,,多少年都沒人幫這些墓碑描過字了吧,。十年交一次費的公墓,,很多或許只有在十年后才會被人記起。這樣看來,,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是一樣的,。
我們都會隨著時間而被遺忘,,世界上沒有那么多的孫中山和朱元璋,歷史淹沒不了他們,,但渺小的我們卻不可能屹立,。既然無力于歲月的大潮,那么就珍惜眼前人吧,,記得他過生日時說句“生日快樂”,,記得在節(jié)日里送去溫暖的祝福,請讓你身邊的人都知道,,至少現(xiàn)在他是被記得的,。
(作者:溫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