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浙江傳媒學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廣電總局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國培養(yǎng)廣播影視及其他傳媒專門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學校擁有杭州下沙和桐鄉(xiāng)烏鎮(zhèn)兩個校區(qū),。學校擁有藝術學、文學,、工學,、管理學、經(jīng)濟學等主干學科,,其中戲劇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為省一流學科,。下設13個學院和4個教學部,,擁有全國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華策電影學院。學?,F(xiàn)有41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國家特色專業(yè)2個,省優(yōu)勢專業(yè)4個,、省特色專業(yè)7個,。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近180人。現(xiàn)有“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媒體傳播優(yōu)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浙江省傳播與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 ”等近10個國家級、省級研究機構,。建有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電視編輯與導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教學實驗設備逾3億元,。學校與海外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2個合作項目獲得教育部資格認定,。
近年來,,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堅持教學,、科研、創(chuàng)作,、社會服務“四輪驅動”,,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實施 “三鷹工程”,、“四名工程”,,積極打造教學名師、學術名家,、創(chuàng)作名人和社會服務名品,。學校現(xiàn)有教職工1300余人,,其中正高職稱125人,,副高職稱293人;擁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全國“金話筒獎”、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等高層次人才近30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省教學名師,、優(yōu)秀教師10余人;省教學團隊4個,,省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3個,。建有以高層次創(chuàng)作人才為首席專家的“名師工作室”4個。教師科研創(chuàng)作成果連創(chuàng)新高,,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項目等成功立項,,先后榮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和柏林電影節(jié)杰出藝術貢獻銀熊獎、金雞獎,、白玉蘭獎,、德國紅點設計獎、IF設計獎等高層次科研與創(chuàng)作獎項20余項,。
學校秉承“敬業(yè),、博學、求真,、創(chuàng)新”的校訓,,立足浙江、面向全國,、緊貼傳媒,、服務社會,堅持“高水平師資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優(yōu)勢強,、專業(yè)特色強“的“兩高兩強”首位戰(zhàn)略,努力打造卓越名校,、傳媒名鎮(zhèn)和藝術名片,,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傳媒大學,。竭誠歡迎海內外英才加盟浙傳,,同創(chuàng)輝煌。
【引進對象】
一,、領軍人才
1.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負責人;
3.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浙江省特級專家,;
4.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人才項目入選者及相當水平的海外人才等,。
二、拔尖人才(A,、B類)
A類主要包括:
1.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項目入選者,、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
3.浙江省“千人計劃”入選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重點)資助人員,;
4.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人才項目入選者及相當水平的海外人才等,。
B類主要包括:
1.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五個一批”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資助人員,;
2.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3.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人才項目入選者及相當水平的海外人才等,。
三,、杰出青年人才
1.具有博士學位或碩士學位且正高職稱;
2.有較好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且近五年內教學科研業(yè)績滿足下列條件中2項:
自然科學類:①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重點項目1項,,②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1篇或一級期刊發(fā)表論文3篇或被SCI、EI收錄的期刊論文5篇,,③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及以上(排名第一),④省級及以上學科平臺團隊建設類或教學建設類項目負責人,,⑤省級及以上教學名師,,⑥海外留學歸國博士,⑦國家發(fā)明專利2項,,⑧其他不低于上述層級的成果等,。
人文社科類:①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重點項目1項,②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1篇或一級期刊發(fā)表論文3篇或被CSSCI收錄的期刊論文6篇,③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及以上(排名第一),,④省級及以上學科平臺團隊建設類或教學建設類項目負責人,⑤省級及以上教學名師,,⑥海外留學歸國博士,,⑦獲省級“五個一工程獎”,⑧其他不低于上述層級的成果等,。
3.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資助人員,,或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人才項目入選者,只需具備條件1,。
四,、特優(yōu)(特需)博士
1.具有博士學位;
2.有較好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研究潛力,,且近五年內教學科研業(yè)績滿足下列條件中1項:
自然科學類:①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重點項目1項,,②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1篇或一級期刊發(fā)表論文2篇或被SCI,、EI收錄的期刊論文5篇,,③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及以上(排名第一),,④省級及以上學科平臺團隊建設類或教學建設類項目負責人,,⑤省級及以上教學名師,⑥海外留學歸國博士,,⑦國家發(fā)明專利2項,,⑧其他不低于上述層級的成果等。
人文社科類:①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或主持省部級科研重點項目1項,,②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1篇或一級期刊發(fā)表論文2篇或被CSSCI收錄的期刊論文6篇,,③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及以上(排名第一),,④省級及以上學科平臺團隊建設類或教學建設類項目負責人,,⑤省級及以上教學名師,⑥海外留學歸國博士,,⑦獲省級“五個一工程獎”,,⑧其他不低于上述層級的成果等。
3.根據(jù)特色學科發(fā)展需要,,目前博士畢業(yè)生緊缺的專業(yè),,可按特需博士引進,條件可適當放寬,。
五,、普通博士
具有博士學位;有較好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六、特崗人才,、特需師資
“特崗人才”一般需在國內外業(yè)界某一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的創(chuàng)作成果,,或獲得重要藝術類獎項的名師名人和業(yè)界精英;“特需師資”一般需具有較為豐富的行業(yè)一線工作經(jīng)歷和突出的工作業(yè)績,。
【引進待遇】(見表格)
【引進計劃】(見表格)
【引進條件】
1.專任教師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確因工作需要引進的碩士師資,應屆碩士研究生要求本科為國內(外)一流,、碩士為海外知名院校的全日制優(yōu)秀碩士,,歷屆碩士研究生需具有相關工作經(jīng)歷并具有高級職稱。
2.“特崗人才”的學歷學位,、專業(yè)技術職務等條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需在國內外業(yè)界有較大影響力和重要影響的創(chuàng)作成果或獎項;“特需師資”一般需要本科以上學歷且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并具有較為豐富的行業(yè)一線工作經(jīng)歷和突出的工作業(yè)績,。
3.海外研究生原則上需有兩年以上的海外學習經(jīng)歷,并具備開設“雙語課程”的能力,。
4.引進的人才師資在年齡上一般要求:正高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師資50周歲以下,;博士或副高專業(yè)技術職務師資40周歲以下;碩士師資35周歲以下,;高層次人才,、緊缺師資和特崗人才可適當放寬。
5.團隊和特殊人才引進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議”,。
【聯(lián)系方式】
通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qū)學源街998號浙江傳媒學院人事處
郵編:310018
咨詢電話:陳老師、陸老師,,0571-86876776
報名郵箱:詳見具體引進計劃表中的聯(lián)系方式